【思想破冰 百强进位 奋进2022·书记(局长)访谈】新市镇:常思发展之策 坚持干事创业

2022-06-28 14:20   新市镇  

2022年,面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考题”,新市镇以全市作风建设“奋进年”为契机,坚决打开思想解放的“总开关”,以党建为引领,着力把新市打造成鄂西北更具实力的工业强镇、更具魅力的文旅名镇、更具潜力的水果大镇、更具活力的幸福城镇。

一、强化政治引领,厚实发展根基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的分类指导,确保管党治党不留空白,见到实效。重点整治村级软弱涣散党组织,不断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开展村(社区)“两委”换届“回头看”工作,抓实党员教育与管理,推进老年大学建设。

二、突出经济引领,打造高质量发展工业强镇

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通过“以商招商”,投资110亿元的华能新能源公司抽水蓄能项目落户新市,枣阳市辉鹏矿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已全部入驻;襄阳福杯满溢桃酒有限公司年产3000吨桃酒生产项目和枣阳市高汉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态果业观光园项目已兴建,合同投资额达2.25亿元。

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华能光伏 300 兆瓦项目一期工程于10月底竣工投产,加快兴凯矿业、鑫来矿业等矿石加工企业技改扩能,全力服务协合、华润新能源风电场后续建设项目,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园区建设掀起“新高潮”。依托辖区石英石、花岗岩等资源优势,服务中荣石材、恒鸿建材等3家“规上”入驻泉商工业园区,投资5亿元的中明石业花岗岩深加工入园事宜正在推进,预计年底前入驻园区企业达4家以上,进一步提升园区发展“硬核力”。

三、推进三旅融合,创建独具特色文旅名镇

深耕红色文化“研学田”。擦亮红色印记,打响“红色文化”品牌,投资2000万元对火青廉政教育基地进行提档升级,投入100多万元改造升级邢川烈士陵园、红色旧址任岗学堂。整合陕山会馆等辖区内红色资源,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体验式教学阵地,不断擦亮“火青故里·皇桃之乡”的新市品牌。

构筑绿色能源“风景线”。按照“山顶、山坡、山麓”等梯度层级,依托华能光伏基地、协和风力发电和境内22个天然水库,推动陆上风电与绿水青山有机融合,形成一道“山顶有风电、山坡有光伏、山下有美景”的靓丽风景线。

打造乡村旅游“新名片”。深挖各村资源优势,打造“一村一景”,形成以火青村为代表的红色教育村、以前湾村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村、以王老庄村为代表的桃产业村等20个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开发付家湾胡家寨、周楼十里沟等户外攀岩旅游路线,让新市网红打卡点“火出圈”,打造前湾古民居至白竹园寺景区的旅游观光大道,推动旅游产业由点到面到全域转变,争创全域旅游示范区。

四、聚焦转型升级,建设绿色健康水果大镇

打造产业辐射示范带。做强优质桃产业,支持国家级农民合作示范社邓棚水果专业合作社开展水蜜桃标准化试点并通过湖北省评估检查验收,优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建立200亩高标准科学化黄桃品种示范基地、500亩高效优质猕猴桃栽培示范基地和旅游观光采摘示范园。

推动产销对接一体化。延长桃产业链,注册“恩溢”商标,利用熟鲜桃加工酿造桃酒。积极搭建农村电商平台,“誉鲜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网络众鑫等12 家种植合作社参与经营,推动本地特色水果快捷融入对接销售市场。

汇聚产业发展新合力。围绕瓜果野菜等特色农产品优势,以“新市老家”区域公用品牌为统领,精心培育“1+X”品牌体系,持续擦亮“新市鲜桃”“绿源山野菜”“快桃”等农产品企业品牌。

五、坚持以人为本,共建美丽宜居幸福城镇

提升集镇功能品质。结合擦亮小城镇三年行动安排部署,全面推进集镇街道改造、道路绿化亮化和基础设施提质工程,建设占地1300平方米的多功能文体广场,打造便民“休憩港湾”,加快推进邢川新水厂建设,保障居民安全用水;大力实施16公里弱电管线入地工程,彻底解决“空中蜘蛛网”;优化完善交通路网,有序推进枣潜高速新市段项目建设,对镇域12个村实施“提通边、疏瓶颈”工程,提升集镇“容颜”,打造宜居家园。

筑牢卫生健康防线。常态化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抓好污水厂运维管理,保证排放标准达标。完善新市、钱岗卫生医院和村卫生室配套建设,提高乡村公共医疗保障水平,落实24小时疫情防控监测点值守,做实防控措施,织密群众“安全健康网”。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积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创建工作,规范建设镇村两级综治中心,推动“三治”融合,选聘乡贤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的做法被学习强国、襄阳电视台等10家新闻媒体报道,夯实社会治理基础;推进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走深走实,切实做到“身下、心下、情下”,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下一步,新市镇将强化组织领导,抓好统筹谋划,当好干事创业“领头羊”、改革创新“开山斧”、为民解难“孺子牛”,以干在实处的韧劲,为枣阳建设“五个城市”、打造“六个强市”贡献新市力量。

(来源:新市镇)